老莱 子 传 奇 (第二集) 1、楚都鄢城战后日景 汉江上几排战船渐渐远去,鄢城上空数处冒着黑烟。 旁白:楚惠王八年,楚室发生内乱,白公胜派勇士石乞袭杀令尹子西,劫持惠王,欲自立为王…..。
街道上散落着逃难者丢弃的衣物杂什,部分倒塌的房屋还在燃烧冒烟。几个士卒在街上张贴安民告示。老莱子弟子子祀挤在民众中观看告示。 2、老莱子茅舍外日景 老莱子和弟子们站在茅舍前的台地上,遥望鄢城上空弥漫的烟尘。几只白鹿在茅舍前场地上自由自在地走动。小鸟在林间鸣叫,几只白鹤在上空盘旋。 弟子子祀从山下回来,讲述城里的战事情况。 子祀:师父,弟子进城看到告示,白公胜挟持惠王于高府,大夫圉公阳凿墙偷入高府,把惠王救到太后宫中躲避。白公胜自立为王,叶公子高从边境带兵由北门而入,得到箴尹固等大臣内应外合,诛杀了白公胜。楚惠王已经复位,城里部分集市已开门营业。不过军队还在追剿参与白公胜之乱的叛乱分子,据说有的已逃进山中。 子来:他们如果逃到这里,我一定帮助抓住杀之。
老莱子:徒儿无须多虑,他们到不了这里。八年前太史公曾经向昭王预言,有将相危害楚王,八年后的今天终于应验了。白公胜流落异国多年,惠王念及叔侄之情,接他回国,封为巢大夫,尚不知足,欲窃王位,大逆不道也。
子来:白公胜身为平王太子建之子,当今惠王之兄。欲效法他爷爷平王诈弑二王为君,利欲熏心也。
老莱子:天下熙熙皆为利来,白公子也许认为他是在争取他原本该得到的王位,想得到更大的功名。功名利禄是一副罗网,你钻进去了就无法逍遥,功名利禄让人与人之间变的欺诈、争斗,玩阴谋,耍诡计,这就是当今社会动乱的根源。 子祀:师父博览精史,知天文,识地理,为什么不效法舜尧,出山成就一番大业? 老莱子:今天下诸侯纷争,举世贪利者尽在红尘中苦战。我处卑微之谷,游大贱之渊,避世俗之沦污,融自然之本源,事师于今,理事于古,若夫道,则在我独行而已,终能成其大,焉能为一时的名利所累也! 一阵旋风吹来,茅舍前的老松在旋风中断裂,发出巨大的响声。旋风卷起地上的落叶飘向天空,一条躲在老松断裂处洞穴中的大青蛇露出头来,惊慌地向空中吐着信子。 几只白鹤从高空落下,站在老莱子左右鸣叫,老莱子用拐杖送走白鹤。几只白鹿又跑过来围在老莱子师徒左右。 老莱子:万物与我其一,人与禽兽本为一家,我在此居住几十年,和它们友善相处,彼此心心相通,甚至常和它们对话。飞禽走兽比人对自然变化更有先知先觉。 老莱子师徒四人观看断裂的老松,大青蛇伏在老松树断裂的洞口眼里涌着泪水,老莱子用拐杖点了点大青蛇的头。 老莱子:此松断裂,青蛇失去安息之所,悲乎! 老莱子用拐杖敲打断裂倒地的松干。
老莱子:此松乃茅舍护荫,今日被狂风吹倒,使我茅舍失去了屏障,阳气上升,阴气下降,也使此地阴阳失去平衡,已不适合我们居住了。 子苜、子耒、子祀同时问老莱子:请教师父,何为“阴阳”,何为阴阳平衡?
老莱子:阴阳乃自然界各种现象,阴阳对立统一,是万物发展的根源,例如天与地相互作用,有了光照和日月。日为阳,月为阴,阴阳二气形成了春夏秋冬,年复一年,日复一日,万物复苏,花开花落。热潮退去,寒气而至,冰雪风雨,形成江河湖海,江河湖海流动,有了峻秀的山峦,有了广袤的平川,聪明的人类秉承阴阳二气,顺天地运行规律,繁衍生息。 老莱子转身欲进屋,走了几步又折回 老莱子:我老矣,老者,阴也,当居阴地,方合自然之道。今日旋风吹倒老树,是大自然宣示我该走了,弟子们赶紧收拾行装,速速搬家,迟则恐生祸也。 子苜、子耒、子祀见老莱子神色凝重,不敢多言,进茅舍去收拾行装。老莱子坐在断裂的松树上,抚摸大青蛇,妻赖氏从茅舍出来。 赖氏:先生,我们在这里住了几十年,说走就走,能否去山下找几个挑夫上来帮助多搬一些家产? 老莱子:人生放弃也是福。身在,财物固属人身,身亡,财物固属他人,身存则财物存也,你我夫妻已几十年,我所作十五篇道德经才是最大的财富啊。 赖氏掩面哭泣,老莱子用衣袖拂去赖氏眼泪。 老莱子:刚才老松断裂,就是向我们提示凶兆,如果我们不走,说不定有乱军来袭,我怕徒儿们恐慌,没有明说。赖氏擦了擦脸上的泪。 赖氏:那我们就尽快走吧。 老莱子:我们与此地缘份已尽,除了书简,带上随身衣物足矣。 又一阵旋风袭来,吹掉赖氏的头巾,林木在狂风中呼啸。老莱子把赖氏推进茅舍。 山下一位老妇、一位少妇和一个十来岁的青年顺着石级向茅舍方向爬上来。三人衣服褴缕,面带饥色。老莱子迎上前去,帮助解下老妇肩上的包袱。 老莱子:你们来了,我们就该走了。从今日起你们就是这里的主人了。 老妇面带诧异,少妇后面的青年上前。 青年:不明白老爷爷刚才说话的意思,我们上山来只是采果子充饥,并不想住在这儿。 老妇:我夫为国捐躯,我儿子又为国捐躯,家里房屋倒塌,田地荒芜,我孤老一人流落四方,乞讨度日,路遇这对无家可归的母子,结伴乞讨,这几日城里战事连连,无处可讨,被几个乱兵追赶,才甩掉了,求老先生给我们一点饭吃吧? 老妇拉旁边的母子跪下,老莱子扶起三人,呼唤子苜端来三碗米饭,青年没吃,把米饭递给了他的母亲,好奇的望着老莱子。老莱子走过去抚摸小青年的头。 老莱子:这孩子天庭饱满,眼含锐气,颇有慧根。久后必有一番作为。 青年母亲上前叩头:谢谢先生夸奖我儿, 老莱子:我在此结庐与飞禽走兽为一家,已历四十余年,一元重始,我要去寻找新的地方居住,这房屋家业全送给你们,另遗下道经九篇,(对着青年)你若是好生研读,将来或许能成为一个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的人物。 青年上前低头施礼。 青年:我喜欢读书,多谢老爷爷。 老莱子向后用拐杖指指房子。 老莱子:此地林木茂盛,位置隐蔽,上山的路上有一道迷魂凹,非有缘人很难到此,你们三人与这儿有缘才无意中走进来,这里一年四季靠野生瓜果药材均可度日,勿担忧外人侵扰。 老妇拉着少妇、小青年下跪谢恩。 少妇:俗语云,得奇财必有奇祸,我们只求活命足矣,岂能无故受用先生之家业。 老妇急切地拉起少妇,示意她不要多言,拱手施礼。 老妇:多谢先生恩赐。我们今日遇见大贵人了。 老莱子:天道无亲,常扶善人。你们已受尽人世磨难,心存善念,才有此福报,你们要感谢苍天和大地,因为苍天和大地是公平的。 少妇拉过青年。 少妇:小儿本名“王诩”,为了永远记住先生恩德,特求先生取个号名,方便日后呼唤,也感念先生搭救之恩。 老莱子:此儿阳气充盈,其名当以阴补之。“鬼”者阴也,“谷”者阳也,号“鬼谷子”是也! 鬼谷子:谷子,天天有谷,有谷子可食,我们再不会挨饿了。 老莱了听了哈哈一笑。 老莱子:山为阳,谷为阴,鬼者多变也,鬼得阴阳必成人精。 老莱子说着又摸了摸鬼谷子的头。 赖氏扶着双亲从茅舍内出来,老莱子上前搀扶双亲骑上青牛。 老莱子:孩儿不孝,让二老受累了。 赖氏父:莱子啊,我们在这都住四十年了,已经习惯了,又要搬到哪里安身呢? 老莱子:你二老放心,孩儿会找到比这儿更好的地方。 弟子子苜、子来、子祀挑着书简,老莱子唤过两只白鹿分别和赖氏骑着,一行向山下走去,一股白气在他们身后随之滚动。 一群飞鸟伴着几只白鹤在茅舍上盘旋数圈后向老莱子一行方向飞去。 大青蛇从洞中爬出来,绕老松一圈,抬头瞭望了茅舍一会后,向着老莱子一行方向爬去。 一群松鼠从茅舍的前院屋脊上跳下来跟在大青蛇的后面,向老莱子方向追去。 老妇等三人伏在地上向老莱子一行方向长跪谢恩。 3、茅舍前日景: 老莱子走后约一个时辰。老妇、少妇、小儿正在打扫场地,收拾断裂的老松残枝。 楚狂接舆忽然披头散发出现在茅舍前的场地上,使三人吃了一惊。 楚狂接舆:我是来接莱子先生的,莱子先生走了已经二个时辰了吧? 老妇见楚狂接舆行装怪异,似男非女,以为又来了一个乞丐,脸上露出不屑神色。 老妇:既然你知道老莱子先生走了,还问我干啥?莱子先生把这间茅舍已经送给了我们,我们已是这儿的主人了,你赶快走吧。 老妇说着,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,与刚才见老莱子时的神色判若两人。 楚狂接舆哈哈大笑,用手指弹了几下鬼谷子的头,向老妇脸上吐去一口白沫。 楚狂接舆:呸……,要不是此小儿有造化,那容你这势利泼妇玷污圣地? 老妇恼羞成怒,捡起一根木棍向楚狂接舆头上打过去,楚狂接舆自愿伸出头去挨了一棒,老妇手中木棍立刻断为两截,楚狂接舆毫发未伤,倒是老妇的手被震得麻麻的痛。楚狂接舆再次哈哈大笑,回头向山下走去,边走边歌。 楚狂接舆:云飞上天,投得其阳。挈妇猖猖,鬼得虎养。 少妇听了“鬼得虎养”四字,联想小儿曾经得到老虎哺乳的往事,颇感疑虑。 少妇喃喃自语:难道此人知道我儿以前得虎乳哺养之事? 少妇欲去追赶楚狂接舆问个究竞,被老妇拉了回来,还向楚狂接舆方向连吐了几口唾沫, 鬼谷子欲去追赶楚狂接舆,也被老妇拉了回来。 鬼谷子:同是乞讨人,我们这样对人太不礼貌了。 老妇:你小孩子懂什么,不把这种无赖尽快赶走,他会赖在这儿的。 楚狂接舆走了很远,又回头一笑,继续向山下边走边歌。 楚狂接舆:天地玄黄,日月同光,福地自有福人享,燕雀焉能栖凤堂。去者去矣,来者来矣,来者去矣,去者来矣! 老莱 子 传 奇( 第三集) 1、楚都鄢城西南崇山峻岭中日景 群山蜿蜒,峰峦耸翠,老莱子一家和他的弟子们在原始森林中艰难的跋涉……。 旁白:楚惠王八年七月,老莱子一行从楚都鄢城厉山茅舍出发,向西南过鄀城、涉涡水,沿荆山主脉丛林中向南寻找新的隐居点。 2、路途中一山头日景 老莱子一行坐在地上小憩,一路长途跋涉,白鹿、青牛、弟子们显的有些疲备不堪,老莱子精神仍然显的充沛。 尾随而来的大青蛇伏在老莱子身边,身体伤痕累累,老莱子抱起大青蛇检查伤口,拿出草药粉为大青蛇敷伤。子来、子祀过来帮助拭擦。 老莱子:蛇在十二生肖中是阴性最重的动物,它们对大自然的变化感应远远超过人类。可怜的大青蛇尾随我们翻山越岭实在不容易啊! 子苜:先生对大青蛇的情感胜过对弟子们的爱。 老莱子:天行有运,60年为一元,二十七个60年为为一大劫。那棵老松活了1620年,遇大窃而亡也,大青蛇和我正赶上老松大窃之年,让我们受此迁徙之累。 大青蛇点了一下头,似乎明白老莱子的意思。 子苜:唉!我们跟着先生住惯了那幢茅舍,再好的新居我也不会习惯的。 老莱子:一棵树木,春天到了发芽,冬天到了落叶,就叫顺应自然,如果它要冬天发芽,必然被冰霜打死。茅舍没有老松,尤如人和鸟兽一样没有了皮毛,焉能生存。继续住下去身心健康会受到影响,我修道德也必然会半途而废。 子苜:师父毕生修道德,其诚心苍天可鉴。 老莱子:人若无志,如鸟无翼。不论富贵贫贱,活着都要有自己的志向,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。炎帝尝百草,教农耕作。伏羲作八卦,以通神明之德。他们都是有自己的坚定信念和追求而成大事者,我修道德与他们的成就相比微不足道也。 子来:先生修道德的坚定信念,是弟子的楷模。 老莱子站起来用拐杖指点远处一座山峰。弟子们顺着老莱子指点的方向望去,只见其山堆蓝拥翠,生气蔚然。 老莱子:那座山形如覆船,状如卧象,当是我隐居之处也。 3、蒙山前的一条河道内 两岸树竹匝密,无路通行,老莱子一行只好沿着小河中心涉水前行,竹木遮天蔽日,人行其中犹如洞中穿行,阴森恐怖。 老莱子:我观河水清澈,前面不远处必有清泉,到了泉口,便是我们新居之地也。 子苜和子祀听了高兴的唱起了歌。 突然一阵黑雾涌来,霎时伸手不见五指,如黑夜来临。大家一阵慌乱,相互喊叫起来。老莱子迅速抱住赖氏和赖氏父母,坐在河中的卵石上躲避。 老莱子:弟子们不要惊慌,原地蹲下,我们被天幕迷魂罩迷着了,一会儿迷雾就会散去。 老莱子抱着父亲,赖氏抱着母亲。 两只白鹿在黑暗中乱窜,只听的“扑通”一声后没了声音。黑暗中隐隐传来鬼哭狼嚎声。 半个时辰后,迷雾果然退去,弟子们搜寻白鹿行踪,发现不远处的河岸边有个地下水洞,小股河水哗哗流入洞中。 子苜:先生,白鹿可能掉进地下水洞淹死了。 老莱子来到洞口,仰天吸上一口气,口念咒语,双手交叉向水洞运气发功,两只白鹿从洞底浮上来。只见两只白鹿头骨撞的粉碎,虽然已经死了而双眼还圆睁着。大家望着凄惨的白鹿落下了泪。 子祀:可怜的小白鹿! 老莱子:悲夫!白鹿是为主人而死啊!天幕迷魂罩一般在天狗吞日时和阴阳交替极旺之地才会发生,人在山中行走,白日遇到天幕迷魂罩,如果慌乱,会误入歧途,或坠崖,或落水,或中毒而亡。夜间行走如遇到天幕迷魂罩,如果慌乱会,六神出窍而亡。 子祀:师傅所言,遇到天幕迷魂罩时必需临危不慌,静观其变? 老莱子:正是,最好的躲避办法,就是原地不动,静观其变。这就像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其它危险一样,沉着应对,方可险中求生也。 5、蒙山东麓日景 秀竹、藤蔓、老树,一股清泉在悬崖下的石潭中汨汨涌流,泉流冒出的雾气在山林间弥漫。清泉旁的石壁上 “蒙山”二字石刻特别显眼,老莱子上前抚摸二字,久久凝视。 老莱子:此“蒙山”二字乃昔日神农氏所书也。 子苜:师傅,神农氏曾经到过这里吗? 老莱子:此去西北百里外有山曰“神农架”,乃昔神农氏所居之山。“蒙山”二字当为神农氏当年教化百姓开垦江汉平原时所刻。 大青蛇,小松鼠、青牛纷纷跃入蒙泉旁的小潭中洗礼。 老莱子扶老父老母蒙泉边坐下,用泉水为二老擦脸。 赖氏父:赖子啊,我年青时采药来过蒙山,巫师说这地方地气旺盛过度,人住在这里易得颠狂之症。那鸡头、马仰山黑龙洞乃我祖所栖之洞,离这儿仅十里地,何不去黑龙洞去住。 老莱子:你二老已在山下住了几十年,若去黑龙洞居住,会水土不适。此泉北百丈外乃坤地轴穴,可避山势冲煞之气,二老居此必然延年益寿也。 老莱子安排弟子们去泉北百丈外择地安家,赖氏扶二老一同离去。 老莱子在蒙泉边闭目打座。不一会崖壁上传来“轰隆”之声,随之一块大石飞砸在老莱子面前,细石飞溅。老莱子继续闭目打座,视而不见。 楚狂接舆从悬崖上飞身落下站在老莱子身后,老莱子无动于衷,仍闭目打座。 楚狂接舆:龙在深泉,凤在高天,良辰吉日,极蒙高迁。 老莱子(闭目):龙在深泉,或跃在渊,凤在高天,或翔在涧。 楚狂接舆用脚跺地,提示老莱子注意。 老莱子(仍闭目):来者是楚狂接舆么? 楚狂接舆:先生闭目何以知来者是楚狂接舆? 老莱子:此地非凡人可来。你人未到而先投石恫吓客人,不施礼而先立于客人身后,实乃藐视客人。这种作法只有你楚狂接舆啊。 楚狂接舆从老莱子后面走到老莱子正面前施礼。 楚狂接舆:先生临事不惊,闭目识人,有鬼神莫测之术,弟子佩服佩服,我本名叫陆通,号接舆。请师父原谅徒儿无礼! 老莱子仰天吸上一口气,口念咒语,双手合掌,向刚才落在面前的那块大石猛击一掌,大石飞出数丈之外。 楚狂接舆:弟子演练八卦太极之术,自以为天下第一,今日得见先生神功,大开眼界。 老莱子:十年前楚昭王登门请你出山辅佐他争夺天下,那是你建功立业的一次好机会,为什么放弃呢? 楚狂接舆:在这个世界上,能安天下的是聪明人,而破坏天下的也是聪明人。今周室衰微,诸候纷争,各国君主都想称霸,人民饱受战乱之苦。这个时侯我去辅佐昭王,会促使他野心更加臌胀,对内横征暴敛,对外屡发战争。即使我辅佐昭王成为一代名臣而流芳百世,然而那将是用无数生命换来的,违背我的本愿啊! 老莱子:君王圣明,才能使圣贤君子大有作为,君主无道,圣贤君子不仅会自己退隐,还会相互号召远离无道之君。大道不行,归隐当然是解脱的好办法。 楚狂接舆:君主凭自己的意志制定法规,要人民听从,这是蒙骗百姓,那就像要到海底开凿河道,让蚊虫背起山丘一样不现实,圣明的君主先端正自己的品行,然后再感化他人,让天下使和谐共存。 老莱子:你不为物欲而丧失人格,不为世俗而丧失本性。你得道了。 老莱子再次来到“蒙山”石壁前抚摸“蒙山”二字。 老莱子:“蒙”者,浑沌之始,神农氏命此山为“蒙山”,意在告诉后人,江汉间此山为阴落阳始之界也,可见神农氏当年对此山的地理有特别的认识,其中粤妙几人能识! 楚狂接舆:弟子为躲避昭王求贤,已在蒙山躬耕修炼十二年,几年前有山鬼告诉弟子蒙山内洞壑纵横,水连巴蜀。其洞通七七四十九暗洞,泉连九九八十一暗河,师傅通天文识地理,日后可慢慢探究其秘密。 老莱子:地因人显,山因人名,你我有幸享此灵山胜地实乃造化也。 楚狂接舆扶老莱子向自己的茅庐走去。 老莱子 - 历史典籍
《庄子·外物》:“老莱子之弟子出薪,遇仲尼,反,以告,曰:‘有人于彼,修上而趋下,末偻而后耳,视若营四海,不知其谁氏之子。’老莱子曰:‘是丘也,召而来。’仲尼至。曰:‘丘,去汝躬矜,与汝容知,斯为君子矣。’仲尼揖而退,蹙然改容而问曰:‘业可得进乎?’老莱子曰:‘夫不忍一世之伤,而骜万世之患。抑固窭邪?亡其略弗及邪?惠以欢为骜,终身之丑,中民之行进焉耳!相引以名,相结以隐。与其誉尧而非桀,不知两忘而闭其所誉。反而非伤也,动无非邪也,圣人踌躇以兴事,以每成历。奈何哉,其载焉终矜尔!’” 《战国策·楚策四》:“或谓黄齐曰:‘人皆以谓公不善于富挚。公不闻老莱子之教孔子事君乎?示之其齿之坚也,六十而尽相靡也。今富挚能,而公重不相善也,是两尽也。谚曰:见君之乘,下之;见杖,起之。今也,王爱富挚,而公不善也,是不臣也。’” 《大戴礼记·卫将军文子》:“……德恭而行信,终日言不在尤之内,在尤之外。国无道,处贱不闷,贫而不乐,盖老莱子之行也。” 《史记·仲尼弟子传》载:“孔子之所严事,于周则老子,于卫蘧伯玉,于齐晏仲平,于楚老莱子,于郑子产。” 从《庄子》、《战国策》、《大戴礼记》、《史记》的记载来看,老莱子是与孔子同时的一位学者,孔子曾接受过老莱子的喻教。在孔子心目中,老莱子是一位德恭行信、安贫乐道的贤者。 《尸子》卷下:“老莱子曰:‘人生天地之间,寄也。’寄者,固归也。其生也存,其死也亡,人生也少矣,而岁往之亦速矣。” 《史记·老子传》:“老莱子亦楚人也,着书十五篇,言道家之用。” 《汉书·艺文志》:“《老莱子》十六篇。” 从《尸子》、《史记》、《汉书》的记载来看,老莱子有专门着述,是“言道家之用”的哲学家。 《列仙传》:“老莱子,楚人。当时世乱,逃世耕于蒙山之阳,莞葭为墙,蓬蒿为室,杖木为床,蓍艾为席,葅芰为食,垦山播种五谷。楚王至门迎之。遂去。至于江南而止,曰:‘乌兽之毛可绩而衣,其遗粒足食也。’” 《高士传》:“老莱子者,楚人也。当时世乱,逃世耕于蒙山之阳。莞葭为墙,垦山播种。人或言于楚王,王于是驾至莱子之门,莱子方织畚。王曰:‘守国之政,孤愿烦先生。’老莱子曰:‘诺。’王去。其妻樵还,曰:‘子许之乎?’老莱子曰:‘然。’妻曰:‘妾闻之,可食以酒肉者,可随而鞭棰;可拟以官禄者,可随而铁钺。妾不能为人所制者。’妻投其畚而去。老莱子亦随其至于江南而止,曰:‘鸟兽之毛可绩而衣,其遗粒足食也。’……着书十五篇,言道家之用,人莫知其终。” 从《列仙传》、《高士传》的记载来看,老莱子是一位隐士,楚王“驾至莱子之门”,愿以“守国之政”相托,而老莱子却躲避到江南。 《荆门直隶州志·古迹》:荆门有“老莱山庄”,“山庄在城西顺泉侧,老莱子隐居养亲处也。”《州志》引《列女传》云:老莱子“作婴儿戏,斑舞诈跌,弄雏亲侧,博亲一笑。”《艺文类聚》引《列女传》云:老莱子“作婴儿自娱,着五彩斑斓衣裳,取浆上堂,跌扑,因卧地为小儿啼,或弄雏鸟于亲侧。” 从《列女传》、《荆门直隶州志》的记载来看,老莱子是以“斑衣娱亲”闻名后世的“孝子”。荆门古城西关外的“老莱山庄”,以及“顺泉”、“孝子田”、“孝隐亭”就是老莱子孝迹的写照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