花朝节这天还是花神和百花的生日,花神是管理百花的神灵。相 传盘古开天辟地创造了世界,日月山川,绿草树木,鸟兽虫鱼,各种宝藏,万物具备,只是无花。于是盘古便拿出一包种子,交给女儿,让她把这些不同品种的花籽撒在大地。其女遵照父命,精心培育,九十九天以后,果然春暖花开,这天正是二月十五日。盘古见此百花盛开的情景,非常高兴,遂封其女儿为花神,民间所说百花仙子,就是盘古的女儿。斗移星转,时至清朝,又将花神分为十二月花神下面把中国传统十二月令花神赋作一介绍: 正月花神柳梦梅,春风先占百花魁。爆竹一声催腊去,梅花几点报春回。元宵节,月光辉,万家爆火赛春雷。十二红灯高高挂,家家扶得醉人归。 二月花神杨贵妃玉兰花放杏花肥。老梅枝头黄鹂语,晓阁庭前紫燕飞。春花放,百花齐,纷纷蝴蝶斗芳菲。门迎春色多娇美,状元归去马如飞。 三月花神杨六郎,桃夭柳嫩艳新芳。访友才子坐酒肆,思春美女采花忙。巫山景,曲水长,夕阳箫鼓响笙簧。玩月楼前佳人望,四顾山光接水光。 四月花神汉貂婵,罂栗花开春满园,蚕妇采桑惊白露,美女思春泣杜鹃。荼蘼架,倚栏前,埋怨桃儿色色艳,碧水池塘常跃鲤,点溪荷叶叠青钱。 五月花神丑钟馗,唐王不点状元魁。艾叶如旗征百服,苍蒲似剑斩魔鬼。雄黄酒,饮数杯,阵阵轻风拂面吹。烟波三江渔家乐,夕阳箫鼓几船归。 六月花神美西施,并头金莲开满池;七月花神晋石崇,巾帼园中景不同;八月花神谢素秋,一行鸿雁过南楼,银河滚滚;淋旅客愁;九月花神陶令公,鹤发苍颜貌不同;芙蓉映水红;十月花神张丽花,一枝春色落谁家?几株梅在墙外种;十一月花神白乐天,长安市上酒家眠;十二月花神老令婆,怀中抱子笑呵呵,手摘腊梅花几朵;润月花神杨再兴,天竺独对万年青; 六月花神美西施,并头金莲开满池。绣女停针摇彩扇,才人避暑懒吟诗。天气热,汗如丝,树上蝉鸣绿杨枝。江上浣沙泉滚滚,东风吹水绿差差。 七月花神晋石崇,巾帼园中景不同。五色凤仙开兰畔,佳人喜染指头红。巫山隔,水云通,鹊桥仙女巧相逢。一片彩霞云飘渺,四时佳兴于人同。 八月花神谢素秋,一行鸿雁过南楼,银河滚滚佳人望,秋雨淋 淋旅客愁。云雾起,星暗斜,珠帘倒卷金钩挂。丹挂玉金开满苑,梧桐叶落故园秋。 九月花神陶令公,鹤发苍颜貌不同。秋来菊花开尽蕊,江上 芙蓉映水红。重阳节,落帽风,万花凋零寒气冲。露着衣襟身觉冷,竹炉汤沸火初红。 十月花神张丽花,一枝春色落谁家?几株梅在墙外种,南枝才放两三花。云雾起,残月斜,古木林中藏暮鸦。芙蓉映似三春景,霜叶红于二月花。 十一月花神白乐天,长安市上酒家眠。庭前翠竹松柏茂,阶下梧桐大雪天。寒雀噪,似笑言,谁人把酒问青天?天上宫阙有历日,不知今昔似何年。 十二月花神老令婆,怀中抱子笑呵呵,手摘腊梅花几朵,报道来年喜事多。天下乐,万事和,人寿年丰吭高歌,夫荣妻贵儿孙福,总把新桃换旧符。 润月花神杨再兴,天竺独对万年青。四时吉庆春常在,八节康宁贺太平。添日月,长精神,合家和气值千金。五风十雨皆为瑞,万紫千红总是春。 四时花神沈月姑,春花发尽夏枝枯。秋风萧瑟凌霜菊,冬季梅阶大雪除。吉事有,凶事无,村村齐唱太平歌。万年同享升平福,一片冰水在玉壶。 花朝节各地风俗不一,听老人们讲,在旧时好家人家的书香子弟们,在花神节都要拜花神,敬花神庙。解放后,这种习俗已经三淡化,除耄耋老人外,其他人几乎不知道花朝节了。 春社和秋社 春社又称春社日,社,可理解为社神,也就是土地神。社日有春社日和秋社日,也叫春社秋社。每年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和立秋后第五个戊日分别称为春社(日)、秋社(日)。在古代春社日是官府及民间用来祭祀土地神的日子,祈求土神赐福,五谷丰登。秋神日是报告土神丰收喜讯,答谢土神的日子。在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、己、庚、辛、壬、癸十天干中,戊排第五位。按十天干所属方位:东方甲乙木,南方丙丁火,西方庚辛金,北方壬癸水,中央戊己土。中央属土,土归土神所管。人世间万物,莫不以土为本,故普天之下,土地神最多土地庙最多,所谓三里两学堂,一里一庙堂,这里的庙堂就是指土地庙。由于戊排第五,属中央五皇土,为阳土,故立春后和立秋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日和秋社日。 从季节上说,春社日和秋社日,正是春季耕耘播种和秋收冬藏的 季节,人们在这个时候,把祈求和希望,丰收的喜悦寄托于大地,不能说不合乎情理。 解放前,社日又是吃清明会的日子。这天,家族族长通知本族男丁,聚会家族祠堂,或是会馆,首先祭祀祖先,其次修撰族谱,再次表彰对家族有功有德的孝子贤孙,然后惩处大逆不道的家族成员,轻者给予鞭打,重者在祖坟前处死,最后重申家训族规。 在我们荆山地区,还有一传统习俗,叫新坟不过社。人死后不满三年的坟都叫新坟,给新坟的亡人插清明,不能超过社日,也就是不能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及以后插清。迷信说法是亡者在三年未除灵(服)内,未有入幽冥地府和转世,他们还要拿着清明吊去赶家族的清明会,否则就赶不上清明会了。此俗至今沿用。 寒食节 寒食节又称冷节 、禁烟节。在清明节的前两天,冬至后的一百零五天。这一天只吃冷食,不动烟火,叫寒食节。 唐朝诗人卢象诗云子推言避世,山火遂焚身,四海同寒食,千秋为一人。这首《寒食》诗道明了寒食节的来历。春秋战国世代,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几子奚齐继位,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,申生被逼自杀。申生的弟弟重耳,为躲避祸害,流亡出走。在流亡列国期间,重耳受尽屈辱。原来跟他一道出奔的臣子,大多各奔出路去了,只剩下介子推等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,一直追随他。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,介子推为救重耳,割股肉用火烤熟后供重耳充饥。十九年后,重耳回国做了君主,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。重耳即位后,对那些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,唯独忘了介子推。介子推不求功名利禄,与母隐居绵山。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,晋文公忆起旧事,顿觉心中有愧,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。几次差人,介子推不出山。晋文公只好亲自去请。介子推仍坚持不见,搜山也未找到。这时正值清明节前两天,有人出了个主意,焚山以求之。谁知介子推执意不出山抱树焚身而死。晋文公痛哭后去安葬遗体时,发现介子推临死抱的那棵被烧焦的柳树上,有一树洞,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,掏出一看,原来是片衣襟,上面题诗一首:割肉奉君尽丹心,但愿主公常清明,柳下做鬼终不见,强似伴君做谏臣。倘若主公心有我,忆我之时常自省。臣在九泉心无愧,勤政清明复清明。晋文公将血书葬入袖中,然后把介子推和他母亲就地安葬。为纪念介子推把绵山改为介山,在山上修祀立庙,并把这一天定为寒食节,晓喻全国,每年这天禁止烟火,只吃冷食。 寒食节蕴含介子推忧国忧民,忠君爱国,清明亷洁的政治抱负和功不言禄、功成身退的品格。 清明节 清明节又叫:扫墓节、鬼节、冥节。它与七月十五,十月十五合称三冥节,都与祭祀和鬼神有关。 清明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,是整合上巳节,寒食节的一个大节日。二00八年我国将清明节定为法定节日,放假一天,二00九年又改为三天假期,一直延续至今。 清明本是二十四节气之一,在仲春和暮春之交,也是冬至后的一百零八天。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物候变化,时令顺序的标志,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、雨水、物候等方面的变化,所以劳动人民从古至今用它来安排和进行农事活动。所谓清明,是说到了此时大自然处处显出勃勃生机,万物生長得清洁而明净,是气清景明的意思。 清明为什么会称为清明节,还得从晋文公火焚介子推说起。 介子推和母亲被焚身死后,晋文公将其安葬于被烧焦的大柳树下,临走时,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,回到宫中做了双木屐【55】,每天望着它叹道:悲哉足下。第二年晋文公带领群臣,素服徒步,登山祭奠,表示哀悼。行至坟地清明节气,只见那棵烧焦的大柳树死而复生,绿枝千条,随风飘舞。晋文公望着复活了的大柳树,象看见介子推一样。他敬重地走到跟前,珍惜地掐下一枝,编了一个圈戴在头上。祭奠时晋文公把复活的大柳树赐为清明柳,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。从此,晋文公把介子推写的血书袖在身边,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右铭,他勤政清明,励精图治,把国家治理的很好。 清明节作为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,自古以来就有扫墓、祭祖之俗,扫墓就是上坟。清明节扫墓上坟是对死者的哀思和缅怀,主要形势有三种:一是修整坟和墓地,二是上香、上供、化纸钱,三是在坟头上插清明吊。
|